一家三口兴城旅游攻略_守住“老味道” 开启新赛道 这群青年后备干部用“一块月饼”撬动乡村共富 - 搜狐
2024-09-20 21:05:34
当一群返乡的95后、00后,遇上老字号、非遗、乡村等元素,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高刘街道,一群“脑洞大开”的青年用创意和创业给出了答案。
今年中秋节,一款名为“高刘地标月饼”的礼盒在一些内容分享平台上线,印有南淝河源头、非遗大鼓书、高刘大白鹅等“高刘十景”的文创包装更是广受好评,下订单的不乏安徽省外消费者。
这款产品由高刘街道南仓村等地的村级青年后备干部共同打造。为破解农村能人难选、人才难留等问题,高刘街道聚焦“选育管用”关键环节,抓实村级青年后备力量培育。2016年以来,该街道24个村先后储备后备力量151名,目前已有5名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10名发展成为村级致富带头人。
9月12日至14日,合肥经开区团工委、高刘街道团委组织青年后备干部前往经开区管委会、芙蓉社区等处进行线下展销;线上搭建“仓薯”销售小程序,除了月饼,还销售以蜜薯为主的农副产品,以及村民选送的瓜果时蔬、养殖禽类、有机水稻等产品。
南仓村党总支书记金长平介绍,今年,后备干部指导南仓村村民首次对蜜薯进行加工,定制蜜薯月饼1000盒,已全部完成销售,共达成10万元销售额,收入全部纳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此外,销售额按一定比例存入“村合作社奖学金”,用于定向为本村考上大学的困难青少年发放奖学金。
后备干部徐颖回忆,设计包装时,这群年轻人想到街道2023年结合属地历史文化景点选出的“高刘十景”,“我之前学的是美术设计,加上身边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走访调研基础上,大家决定以水墨画形式呈现出当地文旅特色,激发年轻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向往”。
90后街道后备干部李迎雪说,除了在外观设计以及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月饼在口感上也同样追求极致,在每份馅料中都加入本地种植的红薯食材,为此,团队携手一家中华老字号食品企业,经过多次研制炒料,实现牛奶蜜薯的甜蜜口感。
前期,南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购买了优质红薯秧苗发放给愿意种植的村民,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取之于民、惠之于民”。“与家乡亲人、乡邻共同奋斗,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这种情感共鸣和社会认同感是其他任何地方难以获得的。”李迎雪感慨。
“乡村振兴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挑战的领域,我们有机会尝试新农业技术、新营销模式、文旅融合发展。”00后后备干部陈孝露认为,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大家充满动力。
2023年4月,在经开区团工委支持下,青年后备干部参加“青创课堂”培训,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村级合作社,开办名为“仓薯”的生产基地,研发线上销售小程序和研学游等拓展产品。“我们依托原生态的有机种植标准,运用创新的种植方法,培育出口感独特的‘牛奶蜜薯’。”负责生产基地运营的李迎雪说。
每到夏季,陈孝露要到当地合作社及新农庄的大棚中开展直播带货。2023年年初,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发展,在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运维、管理和活动等工作。
“一年前,我们还在为非粮化整改后70亩闲置土地发愁。”金长平介绍,如今,在年轻人的出色运营和示范带动下,村里有15户农民主动加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和加工蜜薯等作物,每人每亩年均纯收入增加1000余元。
为进一步拓展产销市场,高刘街道团委在各服务大厅、农贸市场设立农特产品展销窗口,凝聚一批从事创业的有志青年,大家进行产品设计、申请注册系列商标等工作,让分散在各村的青年“抱团发展”。
此前,经开区辖区企业与各村联手,采取打造IP、农技指导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定制月饼就是一种助农致富的新探索。如今,我们鼓励辖区企业青年项目团队与基层单位进行‘一对一’结对,解决基层订单式需求。”高刘街道团委负责人说。
28岁的后备干部李杰说,见证家乡乡村从新规划实施到繁荣发展的过程,这种从无到有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是其他经验难以替代的。“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提升个人能力,也使我们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自身的成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张志远 来源:中国青年报